前辈教师

陶希圣(1899-1988),原名汇曾。湖北黄冈人。1914年就学于国立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升本科法科。1922年毕业,任省立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央独立师军法处长、《党军日报》主编等职。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1929年回商务印书馆,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31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1931-1935年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并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兼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国防参议会议员、国民参政员。1939年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1940年去香港,揭露汪伪日“密约”阴谋。同年在九龙创办国际通讯社。1942年去重庆,任《中央日报》总主笔。1947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去台湾。著有《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陶希圣是“食货”学派领袖人物,1932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提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五阶段论,并在伺候的论著中不断加以充实。其主张“魏晋封建论”,认为战国至东汉为奴隶制的古代社会,至东汉形成大一统国家,进入中古阶段,为封建领主制社会;中唐以后进入商业资本独特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社会;鸦片战争后进入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研究方法上,在宏观探讨之外更注重经济史原始材料的搜集,提出“一分见解,一分材料;一分材料,一分见解”,要求以史料为本。陶希圣以杂志、学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为媒介,通过教学宣传自身学术主张,聚集起一个学术群体,使“食货”派成为草创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