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琼
女
副教授
- 世界史研究院
- 通讯联络: 副教授
- 邮箱:panhq@pku.edu.cn
-
学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
1993年9月-1996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
1998年1月-2000年6月,比利时鲁汶大学(UCLouvain)人口-环境-发展专业硕士
2002年10月-2006年1月,比利时鲁汶大学(UCLouvain)社会科学(发展-人口-环境)博士
-
任职简历
2010.8-至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2008.8-2010.7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2007.9-2008.1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授非洲史课程
2006.4-2008.7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地区史(非洲)博士后
2003.3-2003.4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担任<社会性别和发展>培训课程的中法文翻译,并陪同进修生参观比利时的五个生物农场、若干政府机构和妇女的非政府组织
2002.5-2002.10,東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员研究员,课题:日本的中国乡村研究(China rural studies in Japan)
1996.7-2001.7,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部非洲研究
1988.7-1993.9,山東省烟台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課程「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
研究兴趣
跨撒哈拉地区,非洲的世界遗产
-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非洲史,非洲历史和文化
研究生课程:非洲的跨文化史(非洲-阿拉伯-欧洲关系史)研究
-
论著
◎著作:
1. Huaqiong Pan (2020). New Asian Approaches to Africa: Rivalries and Collaborations,ed. by Takuo Iwata, Vernon Press, Chapter 6.
2. 2018年,潘华琼、张象编著:《塞内加尔》(列国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2013年,非洲法语国家的发展道路,《世界现代化历程》(钱乘旦总主编、李安山主编)第十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李安山等著:《非洲梦—探索现代化之路》第十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页471-517。
4. 2012年,FOCAC Twelve Years Later: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the Way Forward, Li Anshan, Liu Haifang, Pan Huaqiong, Zeng Aiping and He Wenping, Nordiska Afrikainstitutet, 2012.
5. 2006年,Rapports état-paysannerie en Chine: Les problèmes du San Nong et les pratiques des acteurs dans les campagnes après 1978 à partir d’étude de cas du Nord—Shandong et Henan (中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三农”问题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参与者各自的实践—以山东和河南若干村为研究对象). Louvain-La-Neuv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Louvain, 2006.
6. 2000年,第9章和第14章,郑家馨主编,《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348-382(1885年柏林会议); 页531-559(比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
◎主要论文:
1. 试论马格里布移民问题及其治理,《西亚非洲》2016年第1期,第57-75页。
2. Effects of the Taureg Rebellion on Chinese Interest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China and Sahel & Saharan Region: Interests and Policies. Giza: RCSS (Regional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Cairo), 2014, pp.33-47.
3. 试论图阿雷格人与马里危机——兼论马里的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西亚非洲》2013年第4期,第35-53页。
4. 马里剧变:一波三折,前景堪忧,张宏明主编: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15(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第243-256页。
5. 非洲影像:非洲人文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非洲研究》2010年第1卷(总第1卷),页223-234。
6. 从发展学和农民研究视角分析三农问题和中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中国学术》总第二十九辑,第285-350页。
7. 刚果 (金) 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变迁的历史启示,《北大史学》第13期(2008年),416-442。
8. 中非关系发展的辨析,《西亚非洲》2008年第7期,17-22。
9. 法国近期的非洲研究动态,《西亚非洲》,2007/7:61-65。
10. 论喀麦隆的土地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西亚非洲》,2007/3: 46-51。
11. 非洲的人类学研究—希望和挑战,《西亚非洲》,2000/3,西亚非洲研究所出版,47-51 (+77)。
◎译作:
1. [美]R.R.帕尔默著,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修订,何兆武、孙福生、陈敦全等译,《现代世界史》,第24章,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789-828页。
2. 穆希:重新构筑非洲一体化理论的时机已经到来 (译稿,原著:Mammo Muchie),《西亚非洲》,2001/2,同上,48-55(+80)。
◎编辑:
1.《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1)总第一辑(李安山主编、潘华琼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四辑(李安山/主编、潘华琼/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3.《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8)总第八辑(李安山/主编、潘华琼/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 2021年8月26日线上参加在京都精华大学举办的第12届亚洲研究国际会议(ICAS12)的圆桌会议,讨论的议题是“非洲文化遗产——土筑建筑物的保护问题”。
2. 2020年10月31日线上参加并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非洲语言和文化研究国际会议”,发言题目是“‘欧洲中心主义’:理解法国东方学家W.M.de Slane对伊本·哈勒敦作品的翻译”。
3. 2019年11月2日参加北京论坛,发言题目是“跨撒哈拉商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4. 2019年4月29日参加厦门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发展论坛的“非洲研究”,发言并提交英语论文是“非洲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
5. 2018年11月10日在日本立命官大学参加关于“亚洲对非洲的新途径:竞争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发言并提交英语论文题目是“从21世纪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看对非合作的新途径”。
6. 2016年6月16-17日在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参加“理解和治理非洲的移民:多维度视角”国际研讨会,发言题目是“中国移民在非洲”。
7. 2015年9月9-10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参加第四届中非智库论坛,发言并提交英文论文题目是“地中海地区的安全和移民问题:对2015年后非洲发展的影响”。
8. 2014年6月22-23在埃及开罗参加“萨赫勒和撒哈拉地区的去稳定化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发言并提交英文论文“传统威胁对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安全的影响--对马里北部图阿雷格叛乱的案例研究”。
9. 2010年10月16-20日参加贝宁举办的非洲国家独立5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言并提交法语论文题目是“从非洲史教学中‘再发现’非洲”。
10. 2008年4月参加中联部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主办的“中欧非合作发展非洲”国际会议,提交论文“全球化背景下中非欧合作的禁区与空间”。
11. 2008年4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非使馆共同举办的“中国与南非建交十周年”国际会议。
12. 2002年8月参加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儒学与全球化国际论坛,提交论文“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士农角色之变迁”。
-
通讯联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邮编:100871
panhq@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