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

王明珂

王明珂
职称:
教授
学历 :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1979)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1983)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文理研究院(GSAS)东亚语言文明系博士(1992)



学术研究与教学职位经历 :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4-1993)﹑副研究员(1993-1999)﹑研究员(1999-2014)﹑特聘研究员(2014-2022)﹔人类学组主任(1999-2000)﹑副所长(2000-2002, 2003-2004)、文字学组主任(2002)、所长﹙2017-2020﹚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兼任副教授(1994-1996)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兼任副教授(1997-1998)

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兼任客座教授(2000-2002)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兼任教授(2002-2004)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合聘教授(2004-2005)

台湾台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合聘教授(2008-2009)

台湾中兴大学万年人文讲座教授﹑文学院院长(2010-2013)﹑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11-2012)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座教授(2016迄今)


国际研究访问经历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1998-1999)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访问学者(2005)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兼任研究员(2005-2006)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2009-2010)

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

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学者(2014-2015)


学术服务 :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1998-2004, 2015-2019)、常委召集人(2016-2019)

《中国饮食文化》創刊主编(2005-2011)

《考古人类学刊》(台湾大学)咨询委员(2006-2009)

中研院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执行秘书(2000)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咨议委员(2005迄今)

教育部「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中台湾论坛平台主持人(2011-2013)

教育部「跨科际人才培育计划」中部推广中心主持人(2012-2013)

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副主席(2011-19)、主席团成员(2019至今)

台湾内亚学会理事长(2018-2020)

浙江大学社会系学术委员会委员(2021至今)

台湾中兴大学、成功大学、师范大学校务咨询委员等职


曾获荣奖及担任讲座

1. 国科会优等研究奖励(1995 历史学门)

2. 中研院年轻研究人员著作奖(1997)

3. 重要学术专门著作出版獎(《华夏边缘》﹐1986)

4. 美国傅尔布莱特访问学人学术奖助(1998)

5. 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03-2006人类学学门)

6. 新闻局图书出版金鼎奖人文类入围(《羌在汉藏之间》﹐2004)

7. 中研院胡适讲座(2005)

8. 陜西师范大学马长寿先生纪念讲座(2005)

9. 美国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lice Berline Kaplan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 讲座(2005)

11. 国科会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专书出版奖助(《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2006)

12. 国科会杰出学者研究计划奖助(2008-2011)

13. 美国 Florida University, The Harn Eminent Scholar Lecture讲座 (2009)

14.《羌在汉藏之间》(简体版)获《中华读书报》评选为 2008 年度图书 10 佳之一﹔同书获《新华网》评选为 2008 年值得珍藏的 20 本好书之一﹔同书为《新京报》评选为 2008年值得珍藏的 20 本书之一。

15.《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简体版)获《南方都市报》评选为 2009 年 10 大好书之一﹔同书入选为《中华读书报》2009 年度图书百佳。

16.〈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原文刊于《南方周末》2010.6.3)被选入﹕a.《中国随笔年选2010》,李静编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b.《却顾所来径﹕往事篇》﹐南方周末创刊25周年选文丛书(上海﹕上海书店﹐2011);c.《21世纪中国最佳随笔2000-2011》,耿立编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d. 《灯火阑珊处: 当代学人自述》第二辑,葛剑雄等主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17.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世纪文景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获得以下评奖。《南方都市报》2016 年度 10 大好书之一。《经济观察报》 2016 年 10 大好书之一。《北京青年报青阅读》2016 年度好书 15种之一。《中华读书报》2016 年不可错过的20种历史好书之一。

18. 2014年当选中研院第 30届院士。

19. 2021获选为台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


跨国及跨学科研究计划

1.「中国西南羌彝民族历史与族群边界」计划主持人;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国际合作研究计划(1995-1997)

2. 「中国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计划主持人;中研院主题计划(2001-2002)

3. 「英雄祖先与国族历史」计划主持人;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国际合作研究计划(2002-2004)

4.「康藏区域文化及其近代变迁」计划主持人;中研院主题计划(2008-2010)

5. 「神山与胜山﹕康区族群﹑文化﹑社会与近代变迁」计划主持人;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国际合作研究计划(2008-2011)

6. 「毒药猫理论﹕人类集体恐惧﹑猜疑与暴力的社会根源」计划主持人;科技部人文行远专书写作计划(2016-2020)

7. 「台湾农村社会文化调查计划」计划总主持人(参与单位: 中研院史语所﹑社会学所﹑数字文化中心﹑台湾史研究所﹑台东大学﹑屏东大学);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17-2022﹚支持。

8.「社群﹑历史与文明」计划主持人;科技部人文行远专书写作计划(2021-2025)


田野工作经验

1. 台湾民众口述历史采访(1994-1995)

2.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北川县之羌、藏族社会田野考察 (1995 年夏﹑1996年冬夏﹑1998年冬夏﹑2000年冬﹑2001年夏﹑2002年夏﹑2003夏)

3. 游牧社会与游牧经济田野考察: 四川省红原﹑若尔盖﹑松潘藏族游牧(2003夏、2005夏)、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蒙古游牧(2003秋)、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蒙古游牧(2005春)、天山北麓及内蒙鄂尔多斯游牧(2006秋)、青海贵德﹑玛沁﹑班玛藏族农牧(2007夏)

4.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嘉绒藏族田野考察(2007夏、2008春、2009夏)

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与昭觉等地彝族田野考察(2010夏﹑2011夏﹑2012夏)

6. 台湾农村社会文化调查(2017-2022)


学术著作

学术性专书

1997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繁体版]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

[简体及修订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韩文版]首尔:东北亚历史财团,2008。

[简体增订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简体修訂版]世纪文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2003 《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繁体中文版]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3。

[简体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

[简体版]世纪文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2006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

[繁体中文版]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6。

[简体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

2009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繁体中文版]台北:中研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

[简体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体版]世纪文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015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

[繁体中文版]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15。

[简体版]世纪文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021 《毒药猫理论﹕恐惧与暴力的社会根源》

[繁体中文版]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21。


学位论文

1983 〈中国古代姜、羌、氐羌的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2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学术论文

1981 〈金田起义前的拜上帝会〉,《食货》复刊11.9:17-30。

1982 〈慎终追远:历代的丧礼〉,在蓝吉富、刘增贵编,《敬天与亲人》(收入《中国文化新论.宗教礼俗篇》;台北:联经出版公司),页309-357。

1987 〈西周夨国考〉,《大陆杂志》75.2:70-85。

1993 〈民族史的边缘研究:一个史学与人类学的中介点〉,《新史学》4.2:95-120。

1993 〈周人的族源与华夏西部族群边界的形成〉,《大陆杂志》87.2:1-20。

1993 〈集体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当代》91:6-19。

1993 〈匈奴的游牧经济:兼论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政治组织的关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1:9-50。

1994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2:375-434。

1994 〈什么是民族:以羌族为例探讨一个民族志与民族史研究上的关键问题〉,《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4:989-1027。

1994 〈过去的结构:关于族群本质与认同变迁的探讨〉,《新史学》5.3:119-140。

1994 〈过去、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台湾的族群经验〉,中研院近史所编,《认同与国家:近代中西历史的比较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页249-274。

1995 〈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序论〉,《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页39-72。

1996 〈辽西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兼论华夏边缘的形成〉,《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1:195-238。

1996 〈谁的历史:自传、传记与口述历史的社会记忆本质〉,《思与言》34.3:147-184。另收录于定宜庄、汪润主编,《口述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页61-83。

1997 〈华夏化的历程:太伯传说的考古与历史学研究〉,在臧振华编,《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页313-343。

1997 〈汉族边缘的羌族记忆与羌族本质〉,在黄应贵、叶春荣主编,《从周边看汉人的社会与文化——王崧兴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页129-165。

1997 〈台湾青少年的历史记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5:149-182。

1998 〈历史文献的社会记忆残余本质与异例研究:一个考古学的隐喻〉,《中华民国史专题第四届讨论会:民国以来的史料与史学》(台北:国史馆)。

1998 〈羌族妇女服饰:一个「民族化」过程的例子〉,《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9.4:841-885。

1999 “Western Zhou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Leiden: Brill). Inaugural Issue, vol. 1 (1-4), pp. 231-250.

1999 “From the Qiang Barbarians to Qiang Nationality: The Making of a New Chinese Boundary,” in Shu-min Huang & Cheng-kuang Hsu (eds.), Imaging China: Regional Division and National Unity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p. 43-80.

1999 〈台湾地区近五十年来的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在徐正光、黄应贵主编,《人类学在台湾的发展》(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页281-317。

1999 〈根基历史:羌族的弟兄故事〉,在黄应贵主编,《时间、历史与记忆》(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页283-341。

1999 〈女人、不洁与村寨认同: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故事〉,《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3:699-738。

2000 〈食物、身体与族群边界〉,《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页47-67。

2000 〈当代中国民族政策下的羌族及其历史──兼评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的「近代建构论」〉,《中国大陆研究》43.7:1-19。

2001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历史研究》5:136-147。另被收录于《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理论与方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下册,页1222-1244。

2001 〈史料的社会意义:事实、叙事与展演〉,《近代中国》143:6-13。

2001 〈起源的魔力及相关探讨〉,《语言暨语言学》(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1:261-267。

2002 “Searching for Qiang Cultu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ner Asia 4.1, pp. 131-148.

2002 〈弟兄与英雄祖先:两种历史心性下的族群关系〉,台湾历史学会编委会编,《迈向21世纪的台湾历史学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页131-150。

2002 〈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583-624。

2002 〈中国民族研究的传统与创新:由解构到再建构〉,在邓晓华、林美治编,《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华星出版社),页142-169。

2003 〈徘徊在汉与非汉之间:北川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在何翠萍、蒋斌主编,《国家、市场与脉络化的族群》(《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人类学组》;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页59-103。

2004 〈近代羌族饮食文化:藏、汉或以色列传统?〉,在《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页397-418。

2004 〈瓦寺土司的祖源:一个对历史、神话与乡野传说的边缘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广州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2.1:51-88。

2004 “Heroes’ Journey: Imagined Frontiers in Pre-modern and Modern China,” in Frontiers or Borders (Seoul: RICH, Hanyang University), pp. 221-264 (in Korean).

2004 〈黑水藏族的语言、文化与民族认同〉,在《当代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页474-498。

2005 “A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urprising Discoveries in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The Harmony and Prosperity of Civilizations: Selected Papers of Beijing Forum 2004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pp. 89-101.

2005 〈「惊人考古发现」的历史知识考古──兼论历史叙事中的结构与符号〉,《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4:569-624。

2006 “What Continued in History: A Perspective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Qiang,” in Chun-Chieh Huang & John B. Henderson (eds.), Notions of Time in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p. 175-201.

2007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范式化情节〉,《西北民族论丛》,第五辑,页25-59。节文载于《陜西师范大学学报》34.6(2005):5-13;摘要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

2007 〈论西南民族的族群特质〉,汪宁生主编,《民族学报》(北京:民族出版社),第五辑,页225-251。节文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1(2007):1-8。

2007 〈青稞、荞麦与玉米:一个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文本与表征分析〉,《中国饮食文化》3.2:23-71。

2008 〈反思性研究与当代中国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学报》1:55-67。另收录于何成洲主编,《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页98-119。

2008 〈王崧的方志世界: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的文本与情境〉,孙江主编,《新史学:概念.文本.方法》(北京:中华书局),第二卷,页97-118。

2009 〈山神与神山〉,《南冥学研究》(韩国尚庆大学校、庆南文化研究院出版)27:257-276(韩文发表)。

2010 〈20世纪前半における中国辺境民族考察と“辺疆民族” 概念について——歴史语言研究所の学者を例として〉,铃木贞美、刘建辉编,《东アジア近代における概念と知の再编成》(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页279-291。

2010 〈汉藏历史关系的新思考:一个反思性历史研究〉,《长庚人文社会学报》3.2:221-252。

2010 〈国族边缘、边界与变迁:两个近代中国边疆民族考察的例子〉,《新史学》21.3:1-54。

2013 〈青藏高原东缘古人类活动及其「遗存」〉,陈光祖主编,《东亚考古学的再思—张光直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3),页135-158。

2014 〈地盘、迁徙与历史记忆:藏彝走廊两种社会型态分析〉,《21世纪东アジア社会学》第6号﹕3-12(日中社会学会﹐2014)﹐頁3-12。

2014 〈边缘﹑移动与反思〉﹐《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4期。

2015 〈月明星稀的历程: 中原周边新石器晚期考古文化变迁的人类生态意义〉﹐收于叶舒宪等主编﹐《玉成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页30-51(北京﹕中华书局﹐2015)。

2016 〈기마騎馬 문화와 동북아시아 지역 초기 국가의 형성〉(騎戰文化與東北亞早期國家的形成),收入:인제대학교(仁济大学)가야문화연구소(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编),《가야의 마구와 동아시아》(伽耶的马具与东亚)(首尔:周留城出版社,2016):355-398。

2017 「田野、文本与历史记忆——以滇西为例」《思想战线》(云南大学)2017年1期﹕1-8。

2017 〈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历史学家的角度〉﹐见于《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汪锋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页154-176。

2018 〈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延续性与变迁:以青藏高原东缘人群为例的探讨〉﹐吴玉山主编《中国再起:历史与国关的对话》第12章(台北﹕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与东亚如学研究中心﹐2018)﹐287-310。

2019 〈民族与国民在边疆〉﹐《西北民族研究》2019. 2:79-96。

2020 〈文本、文化与社会情境〉﹐《文化文本》第一辑: 10-23。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 〈猎巫危机﹕对新冠肺炎的人文省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三期: 1-7页。

2021 〈神话与历史:一些认知性探讨〉﹐《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总110期): 44-54页。


田野随笔、学术札记

1979 《楚乡千古为悲歌:项羽传》(高雄:德馨室出版社)。简体再版,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2001 《蛮子、汉人与羌族》(台北:三民书局)。

2009 《寻羌:羌乡田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

2012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此书为作者之学术杂文及随笔集,内容分为「思亲怀人」、「学术反思」与「学术访谈」三部份。


学术书评

1991〈评介Thomas Barfield, 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新史学》2.3 (1991):163-173。

2017 Michael Wang. Comments on ‘Seeing like Borders: Convergence Zone as a Post-Zomian Model,’ authored by Jinba Tenzin.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ume 58, Number 5, October 2017: 569-570.


编辑著作

2004 黎光明、王元辉着,王明珂编校、导读,《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09 石启贵编着,麻树兰、石建中整理译着,王明珂协编,《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北京:民族出版社),共八卷,十册。

2010 芮逸夫着,王明珂编校,《川南苗族调查日志1942-43》(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