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史学 | 王景创:汉初的“南方火德”及其转生《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汉初的“南方火德”及其转生》,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景创。
-
北大史学 | 董涛:“更始”思想与汉代政治文化《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更始”思想与汉代政治文化》,作者是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董涛。
-
北大史学 | 胡鸿:尚书侍郎复置与梁代政治文化《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尚书侍郎复置与梁代政治文化》,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鸿。
-
北大史学|单敏捷:成汉皇位合法性问题的源起与影响《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成汉皇位合法性问题的源起与影响》,作者是湖南大学的单敏捷。
-
北大史学 | 焦天然:西汉边郡基层官吏训育考察——以肩水金关“为吏”简和居延“《吏》篇”木牍为中心《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西汉边郡基层官吏训育考察——以肩水金关“为吏”简和居延“《吏》篇”木牍为中心》,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天然。
-
北大史学 | 陈志远:再论梁武帝的素食改革《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再论梁武帝的素食改革》,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远。
-
北大史学|陈鹏:《“戎秩”与“虏姓”:西魏—北周的“官族”认定和谱录撰述》《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戎秩”与“虏姓”:西魏—北周的“官族”认定和谱录撰述》,作者是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历史研究院副教授陈鹏。
-
北大史学 | 陈侃理:《“奉法”与“秦法”:〈史记〉一处校勘的政治文化解读》《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奉法”与“秦法”:〈史记〉一处校勘的政治文化解读》,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陈侃理。
-
《北大史学》第25辑目录及摘要-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所收的专题研究论文,大多曾在2021年10月中旬北京大学主办的“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指定专人评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但也有一些与会论文因故未能收入,这里将完整的会议纪要收录进来,稍稍弥补遗珠之憾,也为当时的讨论留下些许印迹。以上这些论文选题意义未必重大,思考未必成熟,但多有各自的新意,应该能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古代(特别是前期)政治文化史研究的一些特点。作者们大多通过开掘新史料或精细研读和严格批判旧史料,提出具体的新看法。
-
北大史学 | 冯斌涛:《“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冯斌涛。
-
北大史学 | 郭津嵩:《太初改历始末考》《汉书·律历志》提供了关于太初改历始末的宝贵信息,但其系年和叙述次序不无可疑之处。改历不应迟至元封七年才得倡议和开始筹备。《史记·封禅书》中公孙卿所述黄帝故事和《汉书·兒宽传》中的明堂上寿辞,透露出改历早在元鼎四年已具设想,在元封元年已有谋划,同时也显示出改历与郊祀、封禅等仪式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包含于同一套整体规划之中。《汉志》系年失实,可能主要是由于对太初改元诏书有所误解。武帝下诏改元应与宣布改历及其他改制措施同时,在太初元年五月,而班固却以为在着手议造新历之前。突破《汉志》的系年和叙事次序之后,可以重新推定改历的时间表。
-
北大史学 | 顾江龙: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辨疑据《汉书·武帝纪》,元朔五年(前124年)丞相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这被视为中国古代太学诞生的标志。《史记》的《儒林列传》和《汉书》的《儒林传》在序言中皆详载此事,较完整地收录了武帝的诏书、臣下集议后的奏请和武帝的最终批复(“制曰‘可’”)。过往的研究认为这三者构成一份格式完整的诏书。然而细绎相关文字,所谓“丞相、御史言云云”乃是公孙弘引用前诏之语,他个人的建言仅限于“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以下一段文字。相关事件的经过应理解为:首先,武帝下诏要求设立博士弟子,于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常官员合议,提出方案奏请批准;该方案施行若干年之后,身为博士的公孙弘再度上奏,请求完善相关制度以拓宽博士弟子的仕途。因此,汉代太学的创建与公孙弘无关,《汉书·武帝纪》的记载有误。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兒宽传》考之,初置博士弟子的年代大约在元光(前134~前129年)初,不晚于元光三年,主持合议的丞相另有其人,太常则是王臧。
-
北大史学|陈苏镇:《说“王者”:汉儒对皇帝角色的期待与构建》最近这些年,我在研究两汉魏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问题时,逐渐发现一个现象:“王者”这个概念在汉代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并且深刻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政治生活。下面,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