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

李孝聪

李孝聪
职称:
教授
学历 :

1978年9月从西藏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修业四年。

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地理学硕士学位。

任职简历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副主编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理事
中国历史学会北京史学会理事
水利部水利志书编纂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编辑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际地图史杂志(IMAGO MUNDI)通讯编委
研究兴趣 :
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地图史研究
通讯联络 :
邮编:100871,地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电话:62757547、 62761656(办)
传真:62765040(办)
电子信箱:lixc@pku.edu.cn 或lixcpku@hotmail.com
讲授课程
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外比较城市史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中国地图学史、古代地理图籍和中国地方志的教学与研究
论著
◎著作与教材:
历史城市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o f the Antique Chinese Maps collected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Beijing, Wenwu publishing House, 2004.)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中、英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与荣新江合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
《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中、英文),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吐鲁番》(与胡戟、荣新江合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主要论文:

城市历史地理
忆古道今——北京城市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风貌,载武晓峰主编《人文日新——清华文新论坛演讲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62—186
中國城市形制演變歷史階段之考察,载台湾大学《城市与设计学报》,第[一]十七期,2007年3月,页2—75
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形态试析,载《石泉先生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496—536页
唐、宋运河城市城址选择和城市形态的研究,载唐晓峰、黄义军编《历史地理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95—339页
清末《云南省城图》与昆明城市建设发展史,载郑锡煌主编《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3月,328—340页
古地图与中国城市形态发展史,文池主编《大学演讲录》,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2月
对于中国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重建”的思考,北京百年建筑文化交流中心主编《百年建筑》丛书·中国传统(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
唐代城市的形态与地域结构,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唐代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老北京城地域结构启示录(中法学术系列讲座报告),载《法国汉学》第七辑宗教史专号,中华书局,2002年12月,566—595页
北京城地域结构启示录,《历史、考古与社会——中法学术系列讲座》第三号,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编印,2002年12月
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传统文化风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历史地理》(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历史地理》(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
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误区,阙维民主编《史地新论——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几个误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第15卷第1期:北京学研究专辑(二),2001年
北京城市职能建筑分布(衙署、仓场、府宅、会馆、寺庙),侯仁之主编:《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第六章,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代北京城王府建筑的选址与分布,《九州》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华锦绣》连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1999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专稿:沈阳、承德、歙县、宁波、延安、寿县、曲阜,
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城址选择与城市形态的演化——以江南运河城市为例的城市历史地理学个案研究,《九州》,第一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北京城内的“四合院”民居与会馆建筑,《黄河文化》,华艺出版社,1994年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北大史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唐、宋运河城市城址选择和形态的研究,《环境变迁研究》(第四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
应用彩红外航片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以九江、芜湖、安庆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观演化与河道变迁关系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
论唐代后期华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演化,《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2期
论中国古都研究的扩大与深入,《都市人类学》,华夏出版社,1991年
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华北平原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历史地理》第九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安阳城市历史地理与旅游开发,《安阳市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南朝江淮地区的羌人聚落,《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期
宋代开封的拐子城,《史学月刊》1985年第3期,河南人民出版社
地图史、中国地理书籍与地方志
黄、运河工水利舆图及其科学价值,载《水利学报》第39卷第8期,2008年,页947—954
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三)——古地图的利用,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4期,第8—10页
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二)——中国古旧地图的流传与收藏,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3期,第8—13页
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一)——中国王朝时代舆图的绘制与收存,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2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代舆图的初步整理与认识,载台湾,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页151—178
地图与档案,载北京市档案馆编《档案与北京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7月,页170~182
彩绘《吉林图》(与毕琼合撰),载《地图》2005年第2期,北京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里海防图》(与钟铁军合撰),载《地图》2004年第6期,北京
《全川营汛增兵图》的价值(与覃影合撰),载《地图》2004年第5期,北京
《陕境蜀道图》研究(与毕琼合撰),载《地图》2004年第4期,北京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舆图特藏,《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解读古地图上的长城,《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8期,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的编纂——兼谈历史地图与读史地图之别,《侯仁之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
在美国的中文古地图,《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2期,北京
流失欧洲的中国古地图,《中国测绘》,北京,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报社,2002年第4期
罗洪先与《广舆图》,(与刘新光合撰),载《文史知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期
流失欧洲的中国古地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8月29日
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舆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史学卷,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下卷)附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
东吴大学《东吴历史学报》第四期,台湾台北,1998年
马国贤与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印制——兼论早期中文地图在欧洲的传布与影响,
《宋史·河渠志》考证札记,《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古代中、韩、日三国在地图学方面的交流,日本新澙大学东北亚研究所,1997年
地图学与文化,《消失的边界,中国古地图的启示》序、跋,香港里昂证券有限公司,1997年
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读书》,1997年第7期,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传统文化与地域空间,《读书》,1997年第5期,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又载《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对今后地方志编修工作的几点看法,《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
欧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历代长城等辞条,《长城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记英国伦敦所见四幅清代绘本北京城市地图,《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历代京都、运河等辞条,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
《北道刊误志》残本及其反映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二期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
古地图上的治河保运工程与淮安——兼倡议淮安市建立古地图与运河工程博物馆,载《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页48--66
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第30卷第2期,页1~6,2007年3月
“西口”——历史时期冲突、边贸与文化交往的孔道与平台,载晋商与西口文化论坛组委会编:《纵论西口》,太原,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页44—51
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区域差异的凸显,载袁行霈、楼宇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第十二章,2006年4月,页370~403
历史时期农牧业接壤地区的交通、聚落与文化互动,载《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编,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第39—50页
鹤壁赵都与赵文化论纲,2000年11月河南省鹤壁
迈向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
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理空间问题,韩国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史研究》第10辑,大邱,2000年,第213—226页
历史上欧洲地域的界定,《历史地理》第1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之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英国境内的古罗马哈德里安长城遗迹及其维护,《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唐宋运河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论中国古代陂塘水利工程湮废的原因,《中国农史》1986年第3期
赤河考(关于宋代黄河下游河道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书评及其它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舆图特藏介绍,载《近代史资料》总第114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页207—224
数字信息化时代如何推进古都名城的研究,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五卷第一期,2006年3月,页22--25
《记“中国北方水治与社会组织”巴黎国际学术研讨会》,载《法国汉学》第九辑人居环境建设史专号,中华书局,2004年12月,440—445页
《山西水利与民间社会资料集》导言(与邓小南、张小军合撰),载《陕山地区水资源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第三册,中华书局,2003年
《唐代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导言,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唐代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神户,浪漫万国风情,《地图》,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6期
评史念海:中日合作研究中国黄土地带的都市与环境生态的历史,《唐研究》第七辑,2001
读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一书所想,《北大史学》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81—388页,2001年;《中国测绘》,北京,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报社,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36-38页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专题论证会发言,《小城镇建设》总第18期,2001年5月
千年沧桑归数图纸上春秋说北京,《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6期
洛阳迈向现工业代化城市的历史丰碑——评《洛阳市志》第7卷工业志,《河洛史志》,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年第4期
迈向数字化时代——介绍2000’“环太平洋协会”(PNC)年会,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大史学》第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河洛民间生活习俗集萃——评《洛阳市志》第17卷,《河洛史志》,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年第1期
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与侯仁之合著),《光明日报》1999年4月16日以《消除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危机》为题转载
走在读志、用志的前头——评新出版的《洛阳市志》,《河洛史志》,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9年第二期
核恰详备的地情资料——评新出版的《蚌埠市志》,《蚌埠市志评论文集》,黄山书社
国外刊物发表
Research Trends of Urban History in China, Asian Research Trends. New Series No. 3 (2008) Published by The Toyo Bunko, pp. 1-23.
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载藤井譲治、杉山正明、金田章裕编《大地の肖像:絵図·地図が語る世界》,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7年,第410—424页。
Coastal Space and Coastal Maps in the Chinese History,The Perception of Maritime Sp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urces,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2,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tudies, Edited by Angela Schottenhammer and Roderich Ptak,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6,pp.155—176.
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Portolan,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Map Society, Number 62, Spring 2005, pp. 37—44.
The Chinese maps drawn by Korean collected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In Memory of the Late? Dr. Chan Le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16, no.1 (Series No.22) April 30, 2004. pp.343--347
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
Geographical Space on the Chinese History Studies,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vol.10,pp.213-226, Dakeu, Korea, 2000
Father Matteo Ripa and the Complete Map of the Empire in the Emperor Kangxi Era: Disseminat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maps in Europe since the 16th Century,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Collana “Matteo Ripa” XVI,LA MISSIONE CATTOLICA IN CINA TRA I SECOLI XVIII-XIX, MATTEO RIPA E IL COLLEGIO DEI CINESI, Atti del Colloquio Internazionale Napoli, 11—12 febbraio 1997;A cura di Michele Fatica e Francesco D’Arelli, Napoli, 1999, pp.123--134.
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
This articles was also published in Korean translation i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A special issue on old maps of Korea), pp 27-38, No.7, August, 1995. Seoul: The Association of Kore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ers(欧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该文由韩国学者译成韩文,刊登在《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学会会刊》,第七号(古地图专号),汉城,1995年 8月,27--38页。)
La Formation de reseaux urbains dans la Chine du XI siecle,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amouroux
BULLETIN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TOME 82, Paris, 1995.


科研情况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古代舆图整理与研究"
(2)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研究信息、文献与图像资料检索的数字化建设"
(3)北京市重大项目:《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三集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08年12月17—19日,应邀参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的“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相遇与调适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16~18世纪地图学领域的中西互动》。
2008年12月6--7日,应邀参加中国文化论坛、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的“区域、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叙述”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区域、民族与中国历史叙述的思考》。
2008年11月10--17日,应邀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解读明清舆图档案。
2008年11月6--7日,应邀出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会堂召开的“空间新思维-历史舆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做题为《〈清史图录〉舆图卷的编纂设计——兼谈对清代舆图绘制的一些认识》学术报告。
2008年11月2日出席浙江海洋大学在舟山举行的“海洋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做《关于中国海洋文化的思考》主题报告。
2008年10月24--2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学术报告。
2008年9月25--27日,应邀参加扬州大运河世界遗产及运河城市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大会做《关注古地图史料,服务于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报告。
2008年9月22日至10月21日,应复旦大学创新基地历史地理研究所聘为客座教授,做三次学术报告。
2008年7月29-31日,作为评审专家参加国家测绘局经济管理研究所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华舆图志》篇目及撰写方案”研讨会,
2008年7月20-22日,参加南京大学“中古东亚的世界舆图”国际学术研讨会,做题目为:《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的学术报告。
2008年6月27—29日,参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召开的“环境·文化·城市——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报告题目:《农牧交错带的城址与环境——基于田野考察的思考》。
2008年5月5—8日,参加浙江省大溪东瓯古城历史文化学术会议。
2007年12月21--23日,应中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邀请,参加“世界视野下的连云港海洋文化研讨会”。
2007年11月29~12月3日,应邀出席韩国東北亞歷史地图编纂委员会在国立首尔大学奎章阁召开的第一回国际学术讨论会,演讲论文题目:《中國歷代交通地圖的變遷過程和現況-——兼谈历史交通地图的编制》。
2007年11月4日,应中国国家图书馆邀请,审定中国与意大利建交37周年特展的参展地图;11月8日,参加《天子国度印象—中意建交37周年特展》,代表中国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辞。
2007年9月15--16日,应邀在山东省青州市政协主办的“九州文化论坛”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九州的地域及其文化特征,兼论青州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
2007年6月15~16日、9月26~28日、11月16~17日,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中心组织的《清史·图录》各卷论证会。
2007年6月7--9日,应聘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广州历史地图征集、抢救与出版”项目顾问,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演讲:《海外收藏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并为其征集的古旧地图做出鉴定。
2007年6月4--6日,出席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文化古迹与集体记忆”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化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7年5月18--28日,赴土耳其出席在伊兹密尔举行的第一届欧亚考古学大会,提交大会报告题目:“Some Comments on Inner Asia in Antique Maps.ppt”。
2007年1月22日,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演讲,题目:《都市开发与文物保护》。
2007年1月17日,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演讲,题目:《北京城市的历史空间》。
2006年11月11日,日本,國際高等研究所演講,题目:多元視野下的中國歷史空間(A Multiple-view of the Historical Space in China)。
2006年11月1~3日,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三届清代檔案整理與館際合作學術研討會,报告题目: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藏清代輿圖的初步整理與認識。
2006年9月~2007年1月,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部客座教授、國際高等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10月2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文献处古地图鉴定演讲,题目:中文古地图的鉴定与研究。
2005年12月16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评议美国学者韩书瑞报告《有关北京的古地图绘制》。
2005年11月29日,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中外城市史比较研究;
2005年11月17日,台湾大学城乡规划研究所演讲,题目:唐宋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之研究;
2005年11月15日,台湾钱穆故居学术报告,演讲,题目: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
2005年11月10日,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结构的研究
2005年10月25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演讲,题目:海外收藏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
2005年10月20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海外收藏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
2005年10月11日,台湾钱穆故居学术报告,题目: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2005年9月~2006年1月,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在“东洋文库”做学术报告,演讲题目:用地图来研究中国城市形态史。
在中央大学文学部,演讲题目:(1)唐宋以来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2)北京城市形态的塑造与变迁。
2005年6月~7月,日本,中央大学访问学者、东洋文库研究学者。
2005年2月25~26日,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传统资料中的海上空间”国际学术会议,报告题目:中国历史上的海岸空间与沿海地图;(Maritime Space and Coastal Maps in the Chinese History, Maritime Sp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urces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Mind-Nineteenth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Institut für Sinologie Kaulbachstr, München,25 to 26 Febraury 2005.)
2005年3月5~6日,日本东京,参加中央大学“东亚洲的城市史与环境史”国际研讨会,报告题目:近世以来中国城市形态史研究之思考。
2005年1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地图协会做演讲。题目:《The Chinese maps collection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4年12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海外收藏的中国古地图及其鉴定与研究。
2004年11月,美国,斯沃思莫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北京城市历史与空间结构。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美国国会图书馆高级访问学者(Senior Distinguished Visiting Scholar)。
2004年8月3--13日,赴蒙古共和国参加“中国北方民族历史遗迹”田野考察。
2004年6月20--23日,赴法国巴黎参加“中国北方水治与社会组织”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题目:近代山陕地区水权与管理(与韩茂莉合作)
2004年4月3—10日,应邀访问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进行三次学术演讲:《海外收藏的中文古地图调查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历史解读》、《中外城市形态与结构的比较研究》
2003年11月27~29日,应邀出席浙江省长兴县举办纪念陈霸先诞辰1500周年暨六朝史学术讨论会。
2003年11月1--3日,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和水利部江河水利志指导委员,应邀参加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会议。
2003年10月1—5日,应日本放送协会(NHK)邀请,访问日本岛原市本光寺,与日本、韩国、美国学者共同研究本光寺藏古地图,并讲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2003年9月20--23日,应邀出席陕西靖边县政府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联合举办的“统万城”学术会议,报告题目:《历史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的交通、聚落与文化互动》。
2003年8月8日,应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办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会议。
2003年7月12日,应南京市委宣传部邀请,出席南京市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郑和下西洋》创作专题研讨会,审定脚本。
2003年3月13日—18日,应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主任藤井让治、杉山正明教授之邀,参加京都大学《15~17世纪从绘图、地图反映的世界观》学术会议,报告题目:“在海外收藏的中文古地图”。
2002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日”学术讨论会,报告题目:“中国城市形态的历史解读”。
2002年12月14--17日,参加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合办的“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报告题目《唐宋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并为上海师大学生演讲,题目:“中国城市形态的历史解读”。
2002年11月15日—16日,主持教育部文科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古代中外关系:新史料的调查、整理和研究”
2002年10月25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中国古地图的鉴定与研究》。
2002年10月2日,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演讲,题目:《中国古地图的鉴定与研究》。
2002年6月—10月,作为专家应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做馆藏中国古地图的鉴定与编目。
2002年2月3日—2月12日,应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文献部主任高田时雄教授之邀,前往京都大学访问。与高田时雄、森时彦、夫马进等教授会面,探研东亚印刷史领域的东西文化交流,磋商两个研究机构今后如何扩大资料交换与人员互访。
2001年11月24---26日,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西北历史、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学术会议,报告题目:《中国西北古代都城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建”》
2001年10月2—6日,主持北京大学文科重大项目“盛唐工程”子课题《盛唐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课题组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术研讨会。
2001年8月23---25日,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图数字化学术会议。
2001年5月27---31日,杭州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术会议,报告题目:《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误区——兼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与名城保护的关系》。
2001年4月23—28日,应邀访问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做学术报告:《从地图上解构北京城市的历史与空间结构》;
2001年4月15--22日,应邀赴台湾参加第三次海峡两岸古籍整理研究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海外中文舆图的调查、蒐集、整理、利用与展望》;
2001年3月30—31日,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法山西、陕西水资源管理与民间社会”学术会议;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古代中外关系: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与荣新江共同负责该项目的策划、论证及实施。
主持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研究信息、文献与图像资料检索的数字化建设”。
北京市重大项目:《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三集,侯仁之院士任主编。本人主持旧城区内图组。
主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研究项目《梵蒂冈、意大利所藏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古地图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主持国家重大项目:清史纂修工程主题类项目《清史?图录》舆图卷。
主持北京大学2007年立项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中国古代舆图的鉴定与研究”。
主持与淮安市政府合作项目《淮安运河图考》的编写。
主持合作项目《中华舆图志》的编写,2007年度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华舆图志编制及数字展示》之子项目。


获奖情况
◎科研奖:
1992年获北京大学社科研究二等奖,论文《论唐代后期华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演化》,独立撰写。
◎教学奖:
2008年,全校通选课《中外比较城市史——形态、地图与文化》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4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全校通选课《中外比较城市史——形态、地图与文化》
198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历史系课程《中国历史地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