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教师

张政烺(1912-2005),字苑峰,山东容城县人。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同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6-1960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开设过“先秦史”、“殷周制度研究”等课程。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调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66年,专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当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

张政烺长期致力于中国古文字和中国古代史研究,擅长运用各种古文字材料考证古史,对许慎《说文解字》进行过研究和批判。在对甲骨卜辞等古文献进行考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社会组织提出宏观论述,认为商周时期普遍存在农村公社,战国、秦汉时期才进入奴隶社会。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张政烺主持或参与了临沂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汉墓、云梦秦简的整理工作,在青铜器铭文考释、年代考订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中国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张政烺破解周初铜器铭文中“数字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八卦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重卦则在商代已经出现,对于易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主要论著有《猎碣考释初稿》、《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六书古义》、《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周厉王胡簋释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帛书〈六十四卦〉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