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准(1893-1988),字子水,后以字行,浙江江山人。1913年考取北京大学理预科。酷爱文史,常以章太炎、胡适之为宗师,广交志同道合之学友,与傅斯年、顾颉刚等交往甚密。1917年预科毕业,升入本科数学门。1919年,参与创办《新潮》,发表《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等。1920年夏自北大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授预科国文。1923年春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理科研究所研修数理、科学史等。
1930年春回国,出任北大史学系教授,讲授“地理学”、“地图学”、“科学史”、“文化史”等课程。全面抗战爆发后,与陈寅恪夫妇及袁复礼等同离北平,南下赴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西南联合大学成立,毛准押运北大图书馆藏善本由香港取道越南,经滇越铁路到云南蒙自,秋后随西南联大前往昆明,继续任教于西南联大史学系,讲授“科学史”、“《左传》”等课程。抗战胜利后,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同时主编《大公报》的《文史周刊》专栏。1949年赴台,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曾担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台湾中国语文学会评议委员。
毛准涉猎广博,学贯中西。胡适曾将毛准称为“东南图书馆”。毕生治学重视科学方法。文章结集成册者有《师友记》、《毛子水文存》、《子水文集》、《理想与现实》、《荀子训解补正》、《论语今注今译》等。后被汇编成《毛子水全集》,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社论、杂文、传记等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