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历史学系举办“立足专业、学史增信”主题教育联习活动
历史学系举办“立足专业、学史增信”主题教育联习活动
2023年4月21日上午,历史学系师生在人文学苑5号楼b117会议室联合举办“立足专业、学史增信”主题教育联习活动。历史学系党委委员昝涛、党委副书记陈捷和吴雅文、团委书记刘东奇、党委秘书黄鸿出席,世界史教教师党支部和世界史研究生党支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学习。会议由历史学系2021级博士生高昕宇主持。
图表
1
奏唱国歌
本次主题学习活动旨在深入“四史”学习,讨论如何结合世界史专业,更好开展党支部活动、更好学习新思想,学习四史,引导全体党员同志在深入钻研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历史学系党委委员昝涛教授作题为“帝国主义与跨国史?——大久保幸次的1936年土耳其之行”的主题讲座。昝涛指出,近年来世界史研究十分强调全球史、跨国史等范式,有些传统选题天然地就与这类范式很契合,比如,殖民主义、世界大战、世界宗教、跨区域贸易、环境史等主题。帝国(主义)也是这样一种主题,它也包含了跨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动,“文化侵略”也是帝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昝涛认为,大久保幸次是一个成长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氛围之中的学者,作为日本研究土耳其和伊斯兰的先驱学者,他的学术研究及社会活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上升以及对外扩张的轨迹有很大的重合度。昝涛教授的学术报告旨在考察大久保幸次1936年的土耳其之行。以往关于大久保幸次的研究对他在1936年的活动关注不足,而通过对照土耳其文和日文的史料,可以勾勒出大久保的大致行程以及活动内容,其中不乏对日本和土耳其这两个所谓“亚洲最伟大民族”的吹捧,其中明显体现出大亚细亚主义的论调,以及拉近日土两国关系的努力,这一系列活动属于典型的文化外交行为。这也在实质上服务于日本的帝国主义战略。最后,昝涛总结到,作为在帝国主义上升时期出现的、有着世界帝国意识的学者,大久保在当时绝非个案。当时,一些具有“世界眼光”的日本学者,有着明确的“三个世界”的划分观念,即西方、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及以伊斯兰-中东这样的所谓“中间地带”。因此,对“中间地带”的研究以及与伊斯兰地区改善外交关系的努力,同这一时期日本的帝国主义政策是密不可分的。而参与其中的学者,或出于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成为了日本帝国
图表
2
昝涛教授讲党课
专题讲座结束后,与会党员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关注兴趣,针对帝国主义与跨国史的主题阐发了自己的感悟。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健宇从世界史研究的内容和路径两方面谈及了自己的感想。在内容方面,可以挖掘自身研究方向与政权合法性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性。他结合自身核试验环境史的研究方向,指出我们的专业研究同样可以反击西方世界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以自身研究增强“四个自信”;在路径方面,他强调将史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应用于支部活动,以支部活动磨炼学术写作能力,要带着题目设计去组织参访,之后也能写出具有问题意识的调研报告。
2022级硕士研究生朱恒宇结合自身专业及我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分享了自己在讲座中受到的启发。他指出,我国目前的困境主要是美国对中国展开的贸易保护、封锁和限制,这一点在英国崛起的过程中同样出现过。他强调,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显示出一个国家内部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我们今天所面临此种困局,恰恰说明我国的相对国家实力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前景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团委书记刘东奇结合讲座内容和同学们的感想作总结发言。他感谢了昝涛教授的精彩讲座,鼓励与会同志在学术研究中积极运用一手材料、开拓研究视野、寻找精准的切入点,并对同志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几点期许。他强调,学术研究和讲政治并不是割裂开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既能够在学术上坚持严谨的治学精神,也能在政治学习中保持原原本本、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次活动帮助同志们走出书斋,将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在提升“四个自信”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也使同志们深刻意识到当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治学严谨认真、又胸怀家国天下的历史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