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十届史学论坛
转载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4月13日至4月14日,由历史学系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十届史学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史学论坛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全球性学术活动,自2003年创立至今,已成功举行了20届。经历20年的成长,北京大学史学论坛已成为国内外历史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探讨学术前沿问题、发表科研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同时,论坛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向北京大学权威专家、杰出学者请益求教和学术对话的宝贵机会。因此,北京大学史学论坛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及海外影响力。
2024年,为助力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建设,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积极构建历史学学科交流合作平台,以全球视野的广阔性、交叉学科的多重性,吸引了来自全国众多历史学及历史学交叉学科、跨学科的青年人才。投稿者、与会者遍及全国各大历史学研究重镇;参会文章涉及政治史、思想史、区域国别史、全球史、社会史等多个领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传统学科领域与交叉学科领域同步深度拓展,开展了主题深入、特色鲜明、讨论充分的学术交流活动。
叶炜宣布论坛开幕
论坛开幕式于4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分为致辞、合影以及论坛主题讲座三项议程。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副书记吴雅文,副主任唐利国、叶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助理教授徐天、吴博皓,团委书记乔冠一、副书记张悦出席。
何晋致辞
唐利国致辞
吴博皓致辞
叶炜阐述了本次史学论坛的主题、议程以及举办目的。何晋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举办背景和参与情况:本次论坛共有44篇稿件入围,20余所高校同学参加,共设立11个分论坛。唐利国从与史学论坛20年渊源的角度入手,表达了对与会人员的欢迎及对本次论坛活动的殷切期待。吴博皓讲述了自身进行历史学档案调查的经历,表达了对史学论坛未来发展方向的美好展望。
第二十届史学论坛合影
昝涛受邀于4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进行题为“大久保幸次的1936年土耳其之行——全球史及其可能性”的专题讲座。昝涛从大久保幸次这一日本研究伊斯兰和土耳其的先驱人物,于1936年赴土耳其的研究考察作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土、日相关史料,从全球史视角讨论大久保幸次与土耳其之间的互动,并借助这一案例反思全球史的相关问题。此次报告丰富了与会师生对全球史的解读视角。
昝涛作讲座
本次史学论坛设有11个分论坛。各分论坛的参与人员于4月13日至4月14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人文学苑5号楼各教室展开报告与讨论。
为满足不同分支领域的学术讨论需求,每个分论坛设有3个及以上的报告人,并由其他报告人作为与谈人进行对话,再由在该方向有精深功底的学者进行评议。在所有报告、与谈和评议结束后,还留有组内讨论时间和茶歇时间,让所有参与人员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此次史学论坛在学者的讨论与切磋中取得圆满成功。
分论坛学术汇报
分论坛评议人点评
未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将继续深耕细作、惟实励新,在本次论坛的基础上深耕学术研究、深化学术讨论,推动新时代历史学科行稳致远,推动新时代史学研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