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系主任

翦伯赞

image.png

翦伯赞(1898-1968),维吾尔族,又名象时,笔名林宇、商辛、农畴等。湖南桃源人。清宣统二年(1910)入常德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旋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经济。次年回国。曾任北伐军总政治部特派员,并赴山西策动阎锡山、商震起义。“宁汉合流”后遭通缉,开始研究历史。1934年5月随覃振赴欧美考察司法。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沙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1939年3月受聘执教于民国大学。1940年赴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文化》杂志副主编。“皖南事变”后,潜心学术,开始撰写《中国史纲》,间为复旦大学、朝阳大学、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举办专题讲座。1946年5月赴上海,与张志让等组织并领导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与邓初民等主编《大学月刊》,兼在大夏大学任教,讲授历史方法论。1947年转移到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系教授。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后兼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其间,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缅友协副会长等职,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族委员会委员。1961年4月高教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被推选为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1968年12月18日“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71岁。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中国历史概要》、《历史问题论丛》,主编有《中国史纲要》(高校通用教材)、《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译有《苏俄集体农场》等。

翦伯赞主持历史系系务的十余年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强调史料的重要性,形成了系统的史学思想。对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主张二者相辅相成,反对以群众运动的形式编写教材,要求抓紧重要问题的研究。1959年,主持创办发表师生研究成果的刊物《北大史学论丛》。翦伯赞研究方向是中国历史,但对于考古、外国史的发展亦十分重视,他积极主张北大历史系开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考古专业,为此聘请教员、制定计划,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倡导、支持历史系成立世界是专业,主张将留学东欧归国的学生储备在系里,为世界史研究培养人才。同时,还支持并赞助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创办,提出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与“厚古薄今”方针并不矛盾,为古典文献整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开宗明义、鸣锣开道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