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系概况
    • 现况简介
    • 组织架构
    • 历史沿革
    • 历届系主任
    • 联系我们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休教师
    • 前辈教师
    • 人才招聘
  • 招生教学
    • 招生信息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向往的课堂
  • 学术科研
    • 学术新著
    • 学术新论
    • 学术刊物
    • 科研公告
    • 获奖成果
    • 学术纪实
    • 图书资料
  • 合作交流
  • 学生培养
    • 通知公告
    • 学业活动
    • 党团活动
    • 社会实践
    • 毕业就业
    • 奖助学金
    • 学生风采
    • 燕园史话
  • 党建工作
  • 系友家园
    • 博雅论坛
    • 秩年返校
    • 校友服务
    • 校友通讯
教职工 学生登录
联系我们 下载专区 教职工 学生登录
  • 首页
  • 本系概况
    现况简介
    组织架构
    历史沿革
    历届系主任
    联系我们
  •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博士后
    荣休教师
    前辈教师
    人才招聘
  • 招生教学
    招生信息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向往的课堂
  • 学术科研
    学术新著
    学术新论
    学术刊物
    科研公告
    获奖成果
    学术纪实
    图书资料
  • 合作交流
  • 学生培养
    通知公告
    学业活动
    党团活动
    社会实践
    毕业就业
    奖助学金
    学生风采
    燕园史话
  • 党建工作
  • 系友家园
    博雅论坛
    秩年返校
    校友服务
    校友通讯

学术科研

  • 学术新著
  • 学术新论
  • 学术刊物
    北大史学
    唐研究
    青铜器与金文
    西学研究
    古典与中世纪研究
    西域文史
  • 科研公告
  • 获奖成果
  • 学术纪实
  • 图书资料
    系图书馆
    中古史中心图书馆
    当代中国史料馆
学术科研
  • 学术新著
  • 学术新论
  • 学术刊物
    北大史学
    • 北大史学第28辑
    • 北大史学第27辑
    • 北大史学第26辑
    • 北大史学第25辑
    • 北大史学第24辑
    • 北大史学第23辑
    • 北大史学第22辑
    • 北大史学第21辑
    唐研究
    青铜器与金文
    西学研究
    古典与中世纪研究
    西域文史
  • 科研公告
  • 获奖成果
  • 学术纪实
  • 图书资料
    系图书馆
    中古史中心图书馆
    当代中国史料馆

北大史学第25辑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刊物 - 北大史学 - 北大史学第25辑
  • 北大史学 | 王景创:汉初的“南方火德”及其转生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汉初的“南方火德”及其转生》,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景创。
  • 北大史学 | 董涛:“更始”思想与汉代政治文化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更始”思想与汉代政治文化》,作者是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董涛。
  • 北大史学 | 胡鸿:尚书侍郎复置与梁代政治文化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尚书侍郎复置与梁代政治文化》,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鸿。
  • 北大史学|单敏捷:成汉皇位合法性问题的源起与影响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成汉皇位合法性问题的源起与影响》,作者是湖南大学的单敏捷。
  • 北大史学 | 焦天然:西汉边郡基层官吏训育考察——以肩水金关“为吏”简和居延“《吏》篇”木牍为中心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西汉边郡基层官吏训育考察——以肩水金关“为吏”简和居延“《吏》篇”木牍为中心》,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天然。
  • 北大史学 | 陈志远:再论梁武帝的素食改革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再论梁武帝的素食改革》,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远。
  • 北大史学|陈鹏:《“戎秩”与“虏姓”:西魏—北周的“官族”认定和谱录撰述》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戎秩”与“虏姓”:西魏—北周的“官族”认定和谱录撰述》,作者是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历史研究院副教授陈鹏。
  • 北大史学 | 陈侃理:《“奉法”与“秦法”:〈史记〉一处校勘的政治文化解读》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奉法”与“秦法”:〈史记〉一处校勘的政治文化解读》,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陈侃理。
  • 《北大史学》第25辑目录及摘要-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
    本辑所收的专题研究论文,大多曾在2021年10月中旬北京大学主办的“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指定专人评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但也有一些与会论文因故未能收入,这里将完整的会议纪要收录进来,稍稍弥补遗珠之憾,也为当时的讨论留下些许印迹。以上这些论文选题意义未必重大,思考未必成熟,但多有各自的新意,应该能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古代(特别是前期)政治文化史研究的一些特点。作者们大多通过开掘新史料或精细研读和严格批判旧史料,提出具体的新看法。
  • 北大史学 | 冯斌涛:《“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辑收录特稿1篇,专题研究论文10篇,学术综述与学术史研究各1篇,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优秀的年轻学者。 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北大史学》专辑文章。本文为《“文以成政: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冯斌涛。
  • 北大史学 | 郭津嵩:《太初改历始末考》
    《汉书·律历志》提供了关于太初改历始末的宝贵信息,但其系年和叙述次序不无可疑之处。改历不应迟至元封七年才得倡议和开始筹备。《史记·封禅书》中公孙卿所述黄帝故事和《汉书·兒宽传》中的明堂上寿辞,透露出改历早在元鼎四年已具设想,在元封元年已有谋划,同时也显示出改历与郊祀、封禅等仪式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包含于同一套整体规划之中。《汉志》系年失实,可能主要是由于对太初改元诏书有所误解。武帝下诏改元应与宣布改历及其他改制措施同时,在太初元年五月,而班固却以为在着手议造新历之前。突破《汉志》的系年和叙事次序之后,可以重新推定改历的时间表。
  • 北大史学 | 顾江龙: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辨疑
    据《汉书·武帝纪》,元朔五年(前124年)丞相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这被视为中国古代太学诞生的标志。《史记》的《儒林列传》和《汉书》的《儒林传》在序言中皆详载此事,较完整地收录了武帝的诏书、臣下集议后的奏请和武帝的最终批复(“制曰‘可’”)。过往的研究认为这三者构成一份格式完整的诏书。然而细绎相关文字,所谓“丞相、御史言云云”乃是公孙弘引用前诏之语,他个人的建言仅限于“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以下一段文字。相关事件的经过应理解为:首先,武帝下诏要求设立博士弟子,于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常官员合议,提出方案奏请批准;该方案施行若干年之后,身为博士的公孙弘再度上奏,请求完善相关制度以拓宽博士弟子的仕途。因此,汉代太学的创建与公孙弘无关,《汉书·武帝纪》的记载有误。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兒宽传》考之,初置博士弟子的年代大约在元光(前134~前129年)初,不晚于元光三年,主持合议的丞相另有其人,太常则是王臧。
  • 北大史学|陈苏镇:《说“王者”:汉儒对皇帝角色的期待与构建》
    最近这些年,我在研究两汉魏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问题时,逐渐发现一个现象:“王者”这个概念在汉代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并且深刻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政治生活。下面,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国史中心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p

北大历史系研究生会


北大历史学系学生会


北大历史学堂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人文学苑5号楼
  • 邮编:100871
  • 电话:010-62757464
  • 邮箱:hiswaishi@pku.edu.cn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室预约